燕嘉辉
中国百余年的演进历程,不仅深刻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逻辑,而且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下,实现了中国体育的觉醒,创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伟大成就。百余年来,中国领导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对旧时代体育运动的更新改造,使体育运动从少数阶层的专属活动,改变为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活动,最终发展成为全民享有的活动。百余年来的坚守与实践不仅取得了上述伟大历史成就,更是对当下发展影响深远,体现在:
一是促进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增加。百余年来,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保障人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空间和机会,在全国人口大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从1996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31.4%,到2014年增长为33.9%的巨大突破;实现了各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稳步增加,如:2019年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43.7%;2020年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1080.6万,占常住人口比例50.18%,等等。
二是健康水平提升,人均寿命延长。从党成立之初,保障人民健康就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除了大力发展“治已病”的医学以及相关基础建设以外,最为关注“治未病”的体育活动。百余年来,始终坚持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从1952年的5.7482亿增长到14.34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52.05岁延长至76.34岁。
三是奠定新阶段国家建设发展基础。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两个重要建设目标。体育强国是指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国家;健康中国是指在体质、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达到规定健康标准的国家。百余年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等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关注点,围绕这些在民族体质、群众体育、体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换言之,百余年体育坚守下的体育实践为新阶段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目标奠定了深厚的发展基础,是加速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进程的必要条件。
四是提供历史经验、助力现代化发展。中国的百余年体育思想与实践历程积累了推进体育制度化建设所采取方针的经验,为新阶段体育建设的政策设计和整体谋划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积聚了解决体育实践问题所采纳方案的智慧,为新时代体育实践的工作理念和推进方式提供了客观的历史参照;积存了纠正体育错误发展所采用方法的启示,为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定位和及时更正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启迪。
五是深化我国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百余年来的体育实践是中国领导人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历史见证,储存了在中国领导人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勇于抗争、扫除旧障碍的历史记忆;记录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创建新中国的历史故事;在共同奋进的百余年征程中,中国领导人更加明白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任、拥护、支持中国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使中国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联系、血肉相连。
百余年前,中西文化元素的碰撞冲击中生成了我国体育思想;百余年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坚守引领着我国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进;现阶段,“以人民为中心”的百余年体育实践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百余年历史征程为未来中国体育迈向新征程、步入新阶段擘画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前进画卷,画卷的中心主题便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