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蕴涵

本文字数:1445

  王思文 赵倪而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根本立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围绕人民,联系群众。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心怀群众、坚守人民立场,蕴含了深厚的民本理念,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新时代民生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保护环境就是保障民生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居住不到宜居的环境,那样的小康、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1]。”人民群众喜爱且需要清新空气、清澈水质与清洁环境。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为人民群众打造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和绿色安全的生产环境,将生态理念和价值观念融入民生思想。

  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之保障。良好生态环境是民之所向,伴随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逐渐高度关注,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环境就是民生”为核心观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导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正视并发挥生态环境的健康价值,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态环境诉求

  突出环境问题是民生之忧患。空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是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群众身体健康等问题不断显现,成为影响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立足民生福祉,解民生之痛,除民生之患,提出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优先领域,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定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诉求。

  优质生态产品是民生之基础。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提高供给能力、提升供给质量以满足这种生态环境需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民生保障任务,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三、增进群众生态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刻诠释了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新时代民生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找到生态与民生的契合点,从优化生态环境入手增进民生福祉。在经济发展方面,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价值,在“两山论”的引领下,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生态经济,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绿色资源创造绿色GDP,以此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助推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生活富裕和生态改善的共赢;在政治方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响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带来的民生新诉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期待;在文化方面,良好生态环境是文化传承的现实载体,是人类文化审美和精神升华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的情感依托和精神归属,保留城市风景和乡情美景,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方面,良好生态环境为人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为人类美好社会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前提,为人民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是全方位地增进民生福祉,从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68页。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庆科技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新闻热线 : 023-63658858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重庆科技报微博
重庆科技报公众号
重庆科技报理论 06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蕴涵 王思文 赵倪而2024-08-01 2 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