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旭洋(成都市胜西小学六年级)
六年间,2190个日夜,不知有多少难以忘却的人与事,不知有多少夜以继日的忙碌,可在一次次日出与日落中,那些事都化为碎片,散落在记忆里,汇为我对中国味的热爱。
那是一个夏天,夏风拂着树叶,在窗外角落里婆娑着。我坐在肃静的珠心算比赛场地里,不敢多说一句话,也不敢多呼一口气,手心早已渗出了一丝汗,整个人也都不由自主地抖了起来,脑海里一片空白……考场里安静得好像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都能听见,紧张的气氛四处弥漫,让我几乎窒息。
这是全国性的比赛,高手如云,想要在这么多优秀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把考试用具一一放好之后,焦虑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我想着只要发挥出自己平常的水平就行,可那次却出乎意料地得了特等奖。原本只是出于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喜爱才学习它,却没想到还获了奖。
又是一个夏天,烈日炙烤着大地。我在一个小小的舞台前,参加了笛箫交流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满心欢喜,不仅感受到了《塞上风情》的奔放、豪迈,《走进快活岭》的欢快、激昂,也体会到了《顶嘴》的幽默风趣……最后,我也给大家表演了经典曲目《姑苏行》,在轻松明快的节奏下感受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伴随着一阵阵优美动听的笛音传过,我们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体会到了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这时,一位学长走到我旁边问道:“当初你为什么要选择学习竹笛,而不是其他西洋乐器呢?”
“应该是对它的喜爱吧……嗯,对传统文化的。”我想了想,才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如今,又是夏天。时隔三年的阳光透过银杏树叶间的空隙,照在树下的我们身上。年年秋天,我们都躺在那棵大银杏树下,等着一片片银杏叶拂过自己的脸颊。可今年6月毕业时,无论怎么等,也等不到银杏叶黄了。随着“咔”一声,老师和我们的画面被定格下来,可那深厚的、无法释怀的师生情与同学谊,却是永远也无法定格的情谊。
望着小学最后一本作文集,题目取的是《回望·曦园》。虽说校园一眼便能望穿,可这六年,又怎能望穿呢?
六年来,那一个个点点滴滴,在我的记忆里散发着中国味。这每一滴“水”,都在“河”里熠熠生辉。毕业,看不见银杏叶飘,看不见梧桐叶落,一张合影,几张卷子将我们拆散,只剩,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