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日前,江苏南京一摄影师吐槽新同事“不讲武德”,他表示自己平时用自己的相机给公司拍视频,每个月能拿1500元的器材补助。没想到的是,公司最近新招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不仅自带一套两三万的器材给公司免费用,还自降工资,工资每个月3500元。
“我问他3500元怎么够租房的?结果人家告诉我已经买好房子了,他家里每个月还给1万块的零花钱。”就这样,这位摄影师原先计划要和公司提涨薪的事情不仅泡了汤,老板还停了自己的1500元器材补助,甚至干脆表示自己可以辞职别干了。
此事再度引起大家对于职场内卷话题的讨论。“内卷”本是个社会学术语,大意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在职场中,更多体现在过度竞争导致的互相倾轧和内耗,而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又不得不参与“内卷”,这种现象在职场上越来越普遍。
■网友声音
对于此事和职场“内卷”,网友们讨论热情高涨,纷纷参与线上留言,发表评论。
有网友对上述摄影师遇到的情况开玩笑表示:“既然那位年轻人这么有钱就在家待着吧,为啥要和我们普通人抢工作?”还有网友说:“这么内卷的环境,别人有条件可以不计代价,普通人拿什么争啊?”
也有网友认为,案例中这样“体验工作”式的员工实际上是不会长久在这家公司待下去的,公司老板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固定岗位职责和薪资,不要破坏公司口碑,因一时的缩减成本给后续岗位招新带来困难。“一旦辞职后,老板就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了,到时候可别追悔莫及。”
还有网友指出,职场竞争也有良劣之分,良性竞争应该是彼此比拼技能和工作经验,而非仅仅“自降身价”,这属于恶性竞争,最终受益的只会是资方。
■专家观点
有评论人士指出,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实际上应尽量避免助长职场“内卷”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各部门员工的职责及考核上,应清晰、具体、量化,通过系统性的评判标准给出客观的工作评价。
另外,对于企业员工而言,想要真正抵御甚至避免职场“内卷”,需要跳出圈层,站在更高的层次向外不断突破,持续学习和创新,才会不被其消耗。所以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职场“内卷”,积极面对竞争,不要完全把它当成一个贬义词。“很多时候竞争会鼓励你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做某些事,只是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避免导致自身内驱力的‘变味’。”
“在与别人竞争时,也不要一味盲目地追赶,需要先了解自己,寻找自身优势,不断寻求提升。”专业人士表示,让自己成长得更加专业,实现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持续在职场上占领一席之地,从而彻彻底底打破职场“内卷”。
整理 朱兰英 摄影 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