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董千瑞 通讯员陈慧莹)种植五彩旱稻,绘就稻田景观。今年,宝山镇在天河、白河两岸种植了2000亩五彩旱稻,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农游结合,建设市民旅游打卡地。
去年,宝山镇通过土地流转,尝试种植了500亩五彩旱稻,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今年我们又从下坊、转年、宝山寺、四道窝铺、阳坡、道德坑6个村,流转了2000亩土地进行旱稻种植,并在宝山寺和转年片区建设两个节点进行景观种植,预计成熟后可呈现出‘喜迎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和华表图案形成网红打卡地。”宝山镇副镇长于洪涛说。
“今年,我们在5月初完成了2000亩旱稻的种植。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根据不同作物品种、生长期、习性等科学、精准地进行肥料及农药配比,不仅能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保护土壤及水源。为了能按计划实现稻田景观,我们把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前推进。”于洪涛说。
据了解,种植五彩旱稻可为村民提供地租和日常管护两项收入,种植期间的除草、打药等工作可为100余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日均收入150元。五彩旱稻预计亩产800至900斤,成熟后可加工出生态无公害富硒大米。后续该镇还将与区文旅局合作,制作成精美伴手礼。今年下半年,宝山镇还将结合五彩旱稻景观,举办全区农产品推介会及稻田音乐节等活动,促进宝山旅游业发展,全方位打造农游一体化休闲观光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