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明俊)日前,一项通过 4G、5G 系统将控制指令自动发送到物联网微机站主机,实现阀门开关设备远程无线自动控制的栗园灌溉技术,在渤海镇老栗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块栗园内得到应用,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该合作社还将国内外先进的植物栽培、智能化管控、信息网络、无线网络控制等高新技术,集成引进到板栗园进行示范并推广,打造京郊首个智慧栗园。
构建栗园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灌溉、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还能保障每棵栗树的营养供给。以往栗农管理板栗园,大都通过天气预报、种植经验等来预测栗树是否需要浇水、施肥和其它养护。这种没有精准数据支撑的粗放型管理,很难保证每棵栗树能够得到充分精准的管护。引进了栗园全维度气象监测系统后,系统可实时精准采集栗树种植区域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温度、湿度、EC 值、PH 值等土壤墒情数据,为栗树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和养分投入方案。
该合作社还引进了种植区域小气候监测系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过去,栗农们都是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来判断自然灾害发生的大致时间,并采取一些传统的措施来保护栗树的生长。引进种植区域小气候监测系统后,通过在栗园布设一套微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可对区域内的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太阳全辐射、大气压、降雨量等环境气象进行精准监测,并通过云平台镶嵌的栗树环境精准预测模型,预测田间未来10天内的气象走势,提前预测冻害、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为栗农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项目负责人李思鹏介绍,智慧栗园项目实施后,可大幅减少板栗投入品的使用量,降低板栗管理对人工和传统经验的依赖,提高板栗品质和产量,使板栗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增长。同时,通过物联网系统及智慧栗园管理大数据平台,还可将板栗种植专家多年积累的宝贵管理经验运用到栗园的智慧管理中,进而形成数字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促进板栗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