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

立足科学思维教学 深化课堂实践研究

本文字数:1352

  姚佳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企业的生存,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推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领域急需改革,应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科学实践教育是小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意义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一、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独立部分,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课程主题,进行活动教学探究。二是自主部分,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是需要学生动手完成的,有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就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引导性原则。立足科学思维,深化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正确的思维模式来引导实践活动开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实践氛围里,通过问题的设置、教师的引导、自己动手操作,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有了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学习效率也更高。

  (三)能力培养性原则。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仅是教师要传输知识给学生,更是要培育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通过问题的导入,带着问题去探究答案,探究过程便是课堂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中分析并假设结果,最终通过实践的结果来验证假设,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堂实践活动案例

  教师可以先导入生动形象的《地球——宇宙的奇迹》视频内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地球有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空气、阳光、土壤、水源等,承载着世界万物的生命,因此,在接受大自然恩泽的同时,更需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紧接着教师引入《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的课程,以地区的河流治理为例,通过小组探讨的形式,带领学生们制定治理方案。

  活动主题:分析某市城中湖的环境问题。

  问题设置:首先,之前这条河流没有被污染时,水体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做清澈透亮、鱼类繁多、水草滋长等回答。其次,当河流被污染之后,水体出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做臭气熏天、鱼类减少、浑浊污染等回答。最后,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水体呢?要求学生基于科学思维进行思考,再引入水体净化实验操作。

  实践活动:教师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进行水体净化操作。第一步,过滤实验。分别将干净、浑浊的水倒入两个杯子中进行比较。随后,使用漏斗加入活性碳、一层砂石、过滤纸张对部分浑浊的水进行过滤,并与剩下一部分的浑水进行比较,观看过滤之前、之后的水体颜色、悬浮物的变化。第二步,沉淀。将过滤后的水体静置几分钟,查看是否有沉淀物。第三步,消毒。把沉淀好的水倒进透明的空杯子中,再沿着杯子的边缘轻轻倒入少量的漂白水,进行消毒。第四步,同干净的水进行对比,评估水体净化是否完成。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应立足科学思维,深化课堂实践。可以通过视频导入、设计活动、开展实验等形式来丰富课堂,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实践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面对困难时,能够通过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农坝镇农坝小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庆科技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新闻热线 : 023-63658858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重庆科技报微博
重庆科技报公众号
重庆科技报理论 07立足科学思维教学 深化课堂实践研究 姚佳瑜2024-08-13 2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