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报》报道,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日前在《武汉大学学报》发表文章,揭示了近期甘肃积石山地震触发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液化型滑坡-泥流特征与成因机理。
据研究人员解释,此次灾害是地震过程中的振动荷载导致台塬底部饱水粉砂层(黄土层)液化,形成滑坡并转化为泥流,泥流沿沟谷流动到达村庄后漫流成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地“砂涌”。同时,滑源区在液化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溃散性破坏和侧向扩离两种失稳模式,有别于一般的滑坡。研究人员认为,地震触发土体液化多发生在具有明显应变软化特征的饱水颗粒材料中,如粉质黄土、细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