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河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走进城市里的山野生态家园

美丽的乡村环境为三河村引来了众多农文旅融合项目。 (记者 郭晋/摄)

  ●记者 裴梓臣

  树木葱茏、鸟鸣啾啾,林间院坝、欢笑连连。三河村的秋色,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游客都流连忘返。

  三河村毗邻重庆市大学城、西部科学城,面积2.36平方公里,位于缙云山脉间,森林覆盖率90%,年平均气温28.5摄氏度,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1800个。2022年三河村生态产业综合收入超5100万元,较2021年增长59%。

  生态产业的长足发展,得益于沙坪坝区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沙坪坝区从生态保护入手、凭人居环境整治破局、以生态农旅产业求长远,打造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野生态家园,让三河村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位列其中。

  保护为先

  生态环境全面升级

  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这是走进三河村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三河村得以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好生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对生态保护的结果。多年来,沙坪坝区平均每年在这里开展常态巡河95次,解决涉水问题210个,实施清洁小流域整治1.2公里,完成三岔河水体全面清淤,河流水质逐步改善稳定达标。全面深化道路扬尘防控,提高道路保洁水平,严禁露天焚烧,定期检查村内农家乐的餐饮油烟净化设施使用和维护情况,切实做好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工作,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保持300天以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治理,关闭搬迁“散乱污”企业26家,整治提升企业2家,腾挪绿色发展空间,整治废旧矿山1座,修复林地300余亩。

  此外,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座,新改建排水管网5.2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3%,农村改厕普及率达到100%,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

  良好的生态底色,有力的整治举措,让三河村的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完善的治理体系,则让三河村生态持续改善向好。生态为墨,治理为笔,一幅乡村山水画卷得以在这里缓缓展开。

  “五园”共治

  合力共铸美丽乡村

  推窗见景、出门即景、四季有花。三河村珍惜每一寸土地,呵护一方山水,通过大力实施田园、菜园、果园、花园、家园“五园”共治,让每户农家都成为好生态的一景。

  这是三河村坚持以生态引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自深入实施综合整治工程以来,三河村全面开展“一化两改三不见”和“五园共治”专项行动,改造农房外观风貌123栋、柴棚圈舍74户,清理垃圾280余吨,村域风貌立体层次感、视角艺术感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坡坎绿化工程,新增绿地13万平方米,栽种水果、花卉123万余万株。

  随着环境改善、村容变换,来三河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三河村进而组织起院坝会、积分制等形式,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600多亩撂荒地已全部复垦,“沉睡”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房前屋后改善一新,打理庭院成为“时尚”,庭院乡民自成风景。

  此外,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院(户)通达路、产业路25公里,并开通了动态公交,方便居民及游客出行。深入实施宣讲工程,邀请生态农业专家常态化开设科普大讲堂,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辖区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在全区名列前茅。

  山里星光

  生态产业繁星点点

  好生态才能孕育新乡村。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三河村以良好生态为底色,聚焦生态农旅融合,用生态产业打造村民致富新路径。

  远望夏秋时节的三河村夜色,“山沟沟”里一片“星光”点亮。星光来自扎根三河村的萤火谷文创农场,这里是萤火虫的复育基地。

  “萤火虫只有在未被污染的环境里才能存活。打造一个萤火虫的复育基地,生态环境是第一位的。”黄金生是萤火虫文创农场项目发起人。据他介绍,萤火虫可分为水生、陆生和半水生三类。陆生类萤火虫多栖于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生萤火虫则对环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污染,也不能有灯光污染。为找到适宜萤火虫的繁育基地,他们曾组建一支农业专家团队和昆虫专家团队,不远万里,不惧艰辛,最终把项目地点确定在三河村,并成立萤火谷文创农场,在复育萤火虫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提供回归“儿时”的美好。

  好生态引来好项目,好项目反哺好生态。在良好生态的引领下,三河村聚焦生态农旅融合,构建起“生态+农业+文创+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田园艺术、生态休闲、森林旅游与自然相生相融的新型绿色生态品牌,如渡兰居、楠之林雪、远山有窑等,发展特色绿色产业项目28个,打造盐堰路10公里绿色产业示范带,开发亲子游、研学游、康养游等多种文旅产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近三年来,三河村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生态产业综合收入超1.4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带动原住民返乡创业12人、就业30人,农民人均增收3320元,村集体收入增长至204万元,翻了136倍,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记者关注
走进城市里的山野生态家园
“乡村振兴故事会”开讲
收割赛共享丰收喜悦
“遛遛节”让游客遛弯漫游
开学季注意预防这些传染病
孩子近视应早预防、早干预
医保宣传服务进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