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绍,河北首个、国内第二个“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在该院提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力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据悉,该基地在保定市抗疫最吃劲时期发挥了集中救治优势,在区域内有效预防重症发生、降低病亡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足了特殊时期群众就医需求,极大缓解了医疗机构诊疗压力。
1月5日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被誉为“争气机”的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广东华电清远华侨园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并网发电,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步入自主重型燃气轮机领域运行阶段。
1月6日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我国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通过采集输变电设施的物理数据,技术人员在网络云端构建了一个数字孪生电网,全面提升了电网的智慧运检水平。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亿千瓦级负荷大电网进行全息数字化呈现。
1月7日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一段软质材料被刀割破,室温条件下放置一小时后,经测试,其力学性能可恢复至原始状态的91%……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与韩国汉阳大学以及韩国忠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共同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灵敏且可自我修复的离子皮肤”。
1月8日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来自电力、光学等领域的专家,对我国首台“高可靠自主化光纤电流互感器”进行技术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为代表的行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形成全系列光学电流互感器成套装备,代表领域内国际最高技术水平,对实现领域内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1月9日
据中新社报道,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消息称,为确保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治疗需要,该局日前应急批准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的注册申请。国家药监局表示,这是我国首个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产品,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1月10日
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刘阳团队在气候变化对鸟类存活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据悉,这是继刘阳团队揭示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动物物候影响和气候变化对鸟类繁殖物候影响研究之后又一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