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重庆市公路养护人才技能突破计划培训在梁举办~~~
~~~
“巾帼普法乡村行”反家暴宣传走进荫平镇~~~
双桂街道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
重庆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培训与经验交流片区会在梁召开~~~
~~~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肖绍顶:用老手艺“守住”老滋味
  近日,梁山街道毕家巷,肖绍顶在制作红糖烤饼。

  近日,梁山街道毕家巷,肖绍顶在为红糖烤饼翻面。

  文/图 本报记者 舒琪琦

  “出摊咯!”近日下午两点半,肖绍顶推着一辆挂着“肖饼子”招牌的流动摊位车准时出现在梁山街道毕家巷的那棵黄桷树下。

  “老肖,给我来一个红糖烤饼。”不一会,摊位前陆续有顾客驻足等候,只为品尝一口新鲜出炉、热乎乎的红糖烤饼。

  今年50岁的肖绍顶是红糖烤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说,这门技艺学自他的父亲。小时候,每当父亲在做饼时,他便站在烤炉旁,一边等待给饼翻面,一边观察父亲的制作手法。就这样,在耳濡目染和父亲的教导下,肖绍顶将这门手艺和“肖饼子”的招牌传承和发扬下来,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红糖烤饼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从和面、揉面、配馅、揪面团、包馅料、擀面饼直至烘烤出炉,每一道工序都关乎红糖烤饼的口感。

  “但最关键的是要‘三好’,也就是面好、糖好和烤得好。”肖绍顶介绍,面好是关键,只有把面发好了,做出来的饼皮才柔韧劲道;红糖要选用口感绵密的优质红糖,将其敲打成细腻柔软的泥蓉状用作馅料;烘烤则要格外注意火候,火太大了会把饼烤糊,火小了烤不熟。

  制作时,将发好的面揪成每个约一两二重的面团,再用手按扁,包上红糖馅料,再拿擀面杖将其擀薄,红糖饼的雏形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烤制,将擀好的红糖饼先放在平锅上加热定型,然后转移到炉子上烘烤,并不时翻转,确保受热均匀。在这个过程中,饼会慢慢膨胀起来,里面的红糖馅料也会在温度的作用下渐渐融化,均匀地贴在内壁上,散发出面和红糖特有的香味,待饼皮烤到两面焦黄便可出炉。热乎乎的红糖烤饼吃到嘴里满口香甜,老少皆宜。

  “肖饼子”红糖烤饼深受广大街坊邻居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口感香甜、物美价廉,还因为这张饼里包含着许多人儿时的味道和记忆。

  “我上小学时,肖叔叔就在这里卖红糖烤饼,现在我的孩子也喜欢吃,我们家两代人的儿时味道都离不开‘肖饼子’红糖烤饼。”市民陈珊一边等候红糖烤饼出炉,一边回忆道。

  谈起多年来制作红糖烤饼的心路历程,肖绍顶说,一开始是想学好这门手艺,用它来养家糊口,但现在还想着把这门手艺传承好,为街坊邻居守住一口“老滋味”。

  红糖烤饼,这个听起来简单又朴实的食物,却是肖绍顶多年来的用心制作和坚守,陪伴他从青葱岁月走到半百之年,也承载着许多梁平儿女童年的甜蜜记忆。肖绍顶用老手艺让这份甜蜜永留心间,回味无穷。

  记者手记

  择一事,终一生

  舒琪琦

  肖绍顶,这位红糖烤饼制作技艺传承人,虽年近半百,但他终其一生,只为一事。

  三十多年来,肖绍顶深耕烤饼领域,始终坚守着这份手艺,用匠心和巧手留住传统工艺,留住乡愁。他用简单的食材制作出独特的家乡风味,一张饼里包裹着香甜的红糖,也承载着他的匠心手艺和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他是众多手艺人中的一员,在城市的一隅坚守着,几十年如一日,所有的风霜裂变都留在手上,从最初烤饼时常常被烫起水泡,到现在练就一双“铁砂掌”,手上的厚茧是他最忠诚的陪伴和见证。

  每天下午两点半准时出摊,是肖绍顶多年来的习惯,他说,他就同巷子里的那棵黄桷树一样,默默扎根、努力生长,虽不起眼,却为街坊邻居们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小巷记忆。

  有道是,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正是有着许多如肖绍顶一般可敬可爱的工匠传承人的坚守和传承,工匠技艺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洗礼,并且可以历久弥新。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社会·民生
   第04版:文化·旅游
为交通强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肖绍顶:用老手艺“守住”老滋味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共同守护学生光明未来
专家支招 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重在预防
梁平日报社会·民生03肖绍顶:用老手艺“守住”老滋味 2024-11-28 2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