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本文字数:4840

  张滢

  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科专业与国际标准对接,实现其国际化发展,进而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及深化大环境、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且要求人才具备英语交流实战经验,了解和熟知贸易规则。但现阶段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学生个体语言能力差异较大、双语教材选择和运用限制多、师资力量存在一定欠缺、双语课程设置不当等问题,不利于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对此,深入分析及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促进学科专业与国际标准对接,实现其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接触到西方国家较为前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规则惯例,获得更为贴近于实操环境的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外经贸函电写作课程训练。且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将更多优秀的原版案例和英文教材引入课堂,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从而使学生能够以国际性眼光审视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问题,增强教学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涉外专业,这就需要专业学生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且要能了解并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惯例等知识,同时要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对话,编撰和处理外文文件等。在此背景下实施双语教学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外语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学生在国际性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1]。

  二、现阶段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个体语言能力差异较大。从学生角度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有限,英语能力参差不齐,且存在英语技能偏差严重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较强,但是英语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不足,这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实施双语教学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阻力,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授课节奏,对于双语教学的接受度较高,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较为吃力,对于双语教学的接受度较差等状况。在这一背景下,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侧重于选择母语教学,仅仅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个关键性的单词或短语,进而导致双语教学的质量不佳。

  (二)双语教材选择和运用限制多。当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时,在教材的选择和运用上限制因素较多。例如,国外原版教材的更新速度较快,且教材中的理论讲说和案例更加原汁原味,有助于学生在最为接近英语母语语用情境中获得专业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但是由于这类教材价格昂贵,获取和流通渠道较为狭窄,导致高校只能选择中英文对照版本以及国内翻译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与原版教材相比,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2]。

  (三)师资力量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学校双语教师数量较少。调查发现,在大多数高校能够熟练运用双语实施教学的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师较少,这导致在开展一些涉及英语的课程或者高年级的某些专业必修课时,往往需要聘请外国语学院的教师进行授课,这虽然能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但其对于专业知识的把握不够,导致不能对一些专有名词和固定用语进行很好解释,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部分双语教师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外语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只有在必要时,或者讲解重点内容时才会使用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内容多是普通语言知识,其中涉及专业术语的很少,外语教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性较差,双语教学的灵活度不足,双语教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与双语教学模式的开设初衷相违背。三是教师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由于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且开展双语教学会加重教师的备课和授课负担,导致教师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导致无法调动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动力。

  (四)双语课程设置不当。一是双语课程开设数量较少。学者曹子彬在对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在2020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仅有《外贸英语》《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海关报关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五门课程为双语课程,占总学分的8.07%。其中,《商务英语》和《国际商务谈判》两门课程是专业选修课,会存在不开课的问题。二是从课程设置时间上看,以上双语课程大多集中于大三学年,开设时间相对滞后,没有贯穿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全过程,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之后的提升学习。三是从课程开设范围看,在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等课程中,没有开设相关双语课程,不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学习[3]。四是双语实践课程欠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外贸单证填写、外贸流程实训以及国际商务谈判等多数课程皆为实操性课程,但是当前双语教学模式往往只在理论课程讲解中出现,实操性课程中的双语运用不足,使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如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以国际商务谈判理论教学为主,没有为学生创设模拟谈判环境,即使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模拟谈判,教学情境与实际外贸企业背景也相差甚远。还有部分课程则停留在基础语言训练上,语言教学较为僵化,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及优化的建议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地方高校应当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和调整教师选聘标准,选聘一些具备过硬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非母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强的教师。同时,应适当引入具有在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企业从业经验的教师,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便为开展双语教学储备更多人才。其次,高校现有教师应当善于反思,要能够从实践教学中归纳和总结双语教学的创新方法和经验,以转变朗读英语教学的方式。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理念,观看最新的国际性贸易谈判视频,学习其语言表达方式。还要针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的一些难题,与专业中的其他任课教师、外语专业教师等讨论解决。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尽可能使用与专业相贴合、相匹配的专用词汇,降低普通英语的比重,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专业化发展[4]。最后,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外语能力培训,使其可以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知识,或者组织一线优秀教师前往海外高校进修学习,以便为高校教师双语能力提升提供更多学习的平台及机会,以此可以不断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双语教学水平。

  (二)精选双语教材,优化课程内容。双语教材作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双语教学的效果。为此,首先应精选双语教材,确保教材品质,以便能够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正宗的材料与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要与出版社协商,定期开展线上和线下教材展览会,并要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征订名录。此外,也要参考其他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用的教材,以便对学校教材予以改良及完善。最后,学校也要积极鼓励在校教师自主编写和翻译教材内容。对此,可以鼓励外语专业教师和经济学院教师组成课程研发小组,共同对课程进行研发与设计,并要邀请专业人员和组织对教材进行复核检验,以保证教材质量,这样可以确保教材更为贴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线课程具有涉及专业多、覆盖范围广、成本较小等优势,可以为解决双语教学材料不足的问题提供新载体和新平台。对此,高校要能够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一些在线教育网站和国外原版课程内容,以便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依照自身需要获取资源,从而针对性提升其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5]。

  (三)开展分层教学,促进整体发展。首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水平较大,英语语言能力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合理分班、分层教学等方式。对此,教师应在学期开始之前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进行诊断性评价,并依次划分为不同层次,设置不同标准,以便针对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接受程度合理调整双语教学难度和投入度。例如,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中英结合的方式授课,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全英授课。另外,教师在提问时,也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以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学校教师还可以在每学期初期,组织学校学生开展课程专业术语预习及讲解课程,课程主要针对语言基础薄弱和双语课堂学习吃力的学生开展。在课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将学期课程中的英文术语进行整理,使其可以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印象,从而通过拉高起点来降低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课程理解的阻碍,消除由于学生能力差异而导致课程教学进度不同,学习水平相差较大的问题。

  (四)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视频资料授课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模拟训练法等多种方式,立体、多样呈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模拟贸易现场,要求学生以英语表述的方式陈述项目内容,说明项目要点,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语言技巧和能力。其次,高校要加强与当地外贸企业和公司的合作。高校要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训场景,并组织学生参与外贸公司的基本项目,同时还可以邀请外贸企业的优秀员工及专家进校开办外贸知识讲座,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此外,要注重创设趣味课堂。以《国际金融学》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关于知名企业、经济学家的趣味故事和典型的金融事件,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还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趣的贸易学知识,并引导其在之后的课堂中以英文形式予以展示,不断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6]。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考核标准上,要结合分层教学标准,将其细化为具体、量化、可行的指标,促使学生可以在标准范围内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评价方式上,不仅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更要关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双语课堂的学习态度、同伴交流与讨论、问题回答情况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可以通过小组相互评价、小组成员内部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在项目探究、小组辩论等活动中的表现打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能够满足创新型国际化人才需求,是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对此,高校应当通过采取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精选双语教材,优化课程内容;开展分层教学,促进整体发展等举措,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并构建系统、科学、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以确保教师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国家培育更多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倩,彭姣.创新型国际化人才需求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20,(03):138-139.

  [2]贠雅萍.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3):130-131.

  [3]曹子彬.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以《国际金融学》课程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39(05):138-142.

  [4]杨春玉.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 模式探讨——以《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 比较研究,2018,2(35):131-132.

  [5]任玙,甘奇慧,杨晓胜.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2):69-72.

  [6]李从政,陈晓华,李春华.地方院校经济类专业课程对分课时双语教学研究:以《国际金融》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4):127-129.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庆科技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新闻热线 : 023-63658858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重庆科技报微博
重庆科技报公众号
重庆科技报理论 07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张滢2024-08-08 2 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