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文化·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河沟水库
碧水清流 润泽一方
  青山环绕的石河沟水库。

  近日,位于蟠龙镇青垭社区的石河沟水库,工作人员在查看水质情况。

  文/本报记者 舒琪琦 图/本报记者 向成国

  “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水,滋润大地,泽被万物。千百年来,人们逐水而居,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秋日里,走进蟠龙镇青垭社区,石河沟水库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静谧地躺在群山环抱之间。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水库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山峦的倩影倒映在水中,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石河沟水库于1975年12月开始修建,是一座集防洪、农田灌溉、场镇生活供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167万立方米,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组成。从历经艰辛的修建,到建成投用后造福百姓,数十年来,石河沟水库静静躺卧,承载着一代人的历史,折射出人民群众倾注的智慧和热血。

  艰辛建设破难题

  “我们镇的村民主要靠种植庄稼谋生,但因耕地面积较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要满足日常生活用水和农忙时期的灌溉需求,没有水库的储水调节是很难实现的。”蟠龙镇新店村二组村民刘远平一言道破水库的重要性。过去没有水库,农忙时节,村民们需要进山寻找水源,依靠山泉水灌溉农田和保障生活。

  20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装备较为匮乏,水库建设主要依靠人力。“别看现在石河沟水库水质干净、风景宜人,当初在修建时也历经了一段艰辛岁月。”蟠龙镇新店村五组村民周绪银是参与修建石河沟水库的人员之一,他回忆道,水库的一砖一瓦都是肩挑人抬,几百斤重的石头也是如此,所以不少工友手上都磨出了厚茧。

  从1975年动工到1999年初步完成,石河沟水库在建设过程中经历停建、续建,共历时24年。水库建成后实现了群众多年来的所想所盼,让汩汩好水流向家家户户,也让幸福感和安全感淌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引得清泉润万家

  石河沟水库建成后除了让蟠龙镇村民受益,还惠及柏家镇、紫照镇群众,有效解决了周边群众用水难的问题,在保障村民用水、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柏家镇、紫照镇位于梁平东南部,地处深丘,此前,区域内主要由红卫水库这一座小(二)型水库承担着供水任务,但因该水库库容较小,集雨面积小,一遇天旱,水库蓄水量便急剧减少,当地百姓用水难以得到保障,缺水时只能翻山越岭找水、肩挑背磨担水、反复循环节约用水。

  为解决柏家镇、紫照镇两地生产、生活缺水之困,2013年,“蟠水柏调”工程开始实施,将蟠龙镇石河沟水库作为“蟠水柏调”的水源水库,从该水库取水,沿途铺设输水管网,在柏家镇新建水厂,再进行供水处理和二次输送。

  “现在石河沟水库的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我们村民用水不愁,生活生产都有了保障,真心开心。”柏家镇中心村四组村民游宗见说。

  水源足,产业兴,百姓富,清澈的水送到了百姓家中,解决了柏家镇、紫照镇两地群众的饮水用水问题,让当地百姓不再为找水、用水发愁,实现了喝放心水、用干净水的愿望,也为两地农业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水资源保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记者手记

  小小一滴水 “惠”聚大民生

  舒琪琦

  水量丰沛,水质清澈。数十年来,石河沟水库静静躺在山峦之间,承载着一代人艰辛建设的岁月,更润泽着一方百姓的心田,与他们共同见证着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修一座水库,灌一方良田,暖一方民心。蟠龙镇石河沟水库建成后,具有防洪、农田灌溉、场镇生活供水等功能,不仅让蟠龙镇当地百姓受益,更惠及柏家镇、紫照镇两地群众。从修建到完工,再到实施“蟠水柏调”工程,石河沟水库汩汩清流惠民生,让干净水、放心水润泽百姓的生活,流向人们的心间,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水文章”,一座座水库规划立项并投入建设,一项项农村水利惠民工程润泽千家万户,一个个灌溉设施滋润干旱农田,一条条美丽河流清澈如画碧波荡漾……梁平大地上,一幅幅水利画卷正铺展开来,是增强民生福祉、促进人水和谐的生动体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文化·旅游
我区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成立
碧水清流 润泽一方
梁平区门球骨干培训暨门球赛事举行
公益广告
梁平日报文化·旅游04碧水清流 润泽一方 2024-10-31 2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