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郭 琪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民主党派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汇聚力量。一直以来,民盟上海市委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部署,高标准开展课题,高水平推进调研,高质量建言献策,努力做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今年伊始,在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陈群的谋划部署下,民盟市委全面启动2024年度政党协商及相关重点调研等工作,3月中旬已梳理完成年度任务清单,并按照重点任务分解和对应时间节点要求挂图作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创新尝试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领衔调研课题,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汇聚强大合力,推动更多精耕细作的调研,力争从源头上提升议政建言质量。
主委挂帅,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主委带头谋划、牵头调研是民盟市委的一项传统。去年,陈群主委挂帅“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与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带队赴多地深入调研,为助力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力量。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是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而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医药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连接三大先导产业的重要桥梁纽带。“全球以合成生物学为引领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正在加速蓬勃发展,上海的合成生物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突破创新。”为此,课题组拜访了多位院士专家,与华东理工大学举办了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研讨会,专程赴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复星集团等地实地调研,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深入研究上海在合成生物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面临的问题。
课题组围绕“建设合成生物基础研究平台”“优化产业链金融支持政策”,包括配套仪器设备、关键装备及高端生产如何在上海落地等具体问题,深入进行研究论证,目前已完成了课题报告,将提交市委、市政府。“希望不久的将来,合成生物相关产业能够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产出更多切合实际、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助力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课题组共同的心声,也是盟员们努力做“好参谋”的动力。
深耕细作,长期蹲点乡村振兴
参政议政要“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因此,民盟市委的重点课题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开展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的重大命题,中央一号文件先后5次聚焦乡村振兴,上海正把乡村振兴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陈群主委领衔民盟市委课题组,在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相关课题研究上持续深耕,为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言献策,努力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总结凝练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示范性案例。
小城镇建设如何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体系中又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来到位于金山区枫泾镇的民盟中央首个参政议政调研基地。作为上海“南北转型”战略的重要阵地,金山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在这里开展乡村振兴长期蹲点,可谓“恰逢其势”。为了更好地进行调研,民盟市委还在调研基地设立了办公室,作为长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据点”。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整体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作为今后几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以枫泾基地为样本,深入探讨新时代小城镇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实施路径,助力促进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陈群说。
为了更好地发挥盟内外专业优势,课题组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对枫泾镇人口与产业发展持续蹲点调研,完成了《巩固枫泾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为民盟中央高层协商和政策建议信提供了扎实有效素材。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的两篇建言成果《促进土地要素更高效流动的建议》《应更重视小城镇为乡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性作用》,也分别报送中共上海市委和全国政协。
今年,课题组又紧锣密鼓地开启了新一轮调研,把重点放在完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小城镇地处城市和乡村之间,承担着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教育、养老、文化、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功能,要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城乡融合,需要解决好小城镇发展问题。下一步,民盟市委将继续深化研究,邀请权威专家参与,努力寻找破解制约小城镇发展瓶颈难题的有效路径,推动小城镇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广泛协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韧性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上海自2021年起都把“韧性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民盟市委对普陀区、嘉定区两区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民盟市委组建了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来自高校、相关行业、政府部门等盟员专家组成的近50人的课题组,以“加强地下空间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一线情况,通过座谈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的相关建议获得中共上海市委充分肯定。
同时,依托市政协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聚焦“极端天气下上海运营地铁防灾韧性对策”开展界别提案专题调研,先后赴申通地铁集团总部、上海市气象局等单位实地调研,重点考察上海轨交“1+N+X”应急预案体系在现有385座地下车站的执行情况,并获取了气象部门对上海极端降水设计雨型及变化趋势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充分讨论打磨形成的界别提案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引发热议,被媒体广泛报道。
为了让界别群众的声音在界别提案中充分表达,课题组邀请了相关盟员代表在市政协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开展深度协商。结合前期数据统计,共有52位盟员政协委员为民盟界别提案出谋划策;盟内共有67位界别群众为界别提案贡献了智慧;而盟外为民盟界别提案“号诊把脉”的业内专家也达百余人次。“界别提案作为界别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实践举措。”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界别召集人、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表示,民盟将持续在界别提案成果转化、协商成效反馈等环节继续发力,为推动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今年民盟市委还承接了民盟中央8个重点课题,较去年翻了一番。其中一号课题“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是中共中央委托民盟的重点考察调研课题,上海民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曹阿民在4月2日召开的学联会上表示,高质量谋划和落实年度政党协商计划重点调研部署,是民盟市委履行好参政党职能和满足更高质量参政议政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力争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严谨研讨,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民盟的贡献。”
“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从黄炎培到梁漱溟,从潘光旦到费孝通,民盟先辈胸怀“国之大者”长期坚持社会调查,为我们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树立了杰出的榜样。民盟市委将持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深入一线扎实调研,并不断健全课题调研长效机制,提升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