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劳动报记者 王嘉露) 昨天,上海市浦东新区举行政务服务数字人“小浦”发布会。智能政务服务伙伴——“小浦001”“小浦002”……“小浦011”等十余位数字人“别上工牌”,首次亮相与大家见面互动。
发布会现场,“小浦”展示了在内资公司变更/注销登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变更、道路运输证变更等办事场景中的出色表现。基于其多模态生成能力,“小浦”在与真人对话、文字交流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办事意图,指导办事人填写信息、自动生成申请材料,大幅降低了办事学习成本。
“作为政务服务的新名片、新形象,‘小浦’将以永不停歇的工作状态,随时准备为企业群众服务。我们希望通过‘小浦’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拉近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距离,让每一个人都能真切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蒋红军介绍。
目前,“小浦”已上线5类高频事项,试运行办件1300多件。经实测,从收件到办结,不到两分钟就能完成人工十五分钟的工作量。
此次发布的十余个数字人“小浦”,其形象原型来自于政务服务中心相关业务领域的骨干能手。这也意味着,“小浦”不是冷冰冰的数据代码,而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有机结合。这些政务服务骨干能手将负责为“小浦”扩充更新知识库,帮助“小浦”变得更专业聪明,胜任更多工作。同时,也会全面跟踪“小浦”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不断优化完善办事流程,让办事体验更流畅、更便捷。针对目前“小浦”还不能完全理解胜任的特殊需求和复杂工作,也会由他们进行人工接管,确保企业群众的事切实办好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