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重庆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从兔年到龙年,重庆连续两年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主题均聚焦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释放举全市之力推动“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
2023年1月28日,重庆在会上明确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随后提出“十项行动”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总抓手。
一年来,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出新步伐,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成势见效、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织密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中心提速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巩固提升、内陆省份改革探路先锋蓄势聚能、内陆开放高地能级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成果不断夯实,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2023年,全市GDP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达到30145.79亿元。双城经济圈GDP迈上8万亿元新台阶,达到81986.67亿元。川渝两省市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达到90278.67亿元。
抓实“四张清单”,2023年度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迭代升级后共442项任务逐项落实,总体进展达到96.8%。
聚力标志性成果打造,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等标志性成果体系逐步完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疆电入渝”工程、安意法半导体项目等一大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年度标志性成果相继落地。
今年重庆“新春第一会”,有了不少新提法、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推进“一号工程”的具体路径,激发了全市上下建设双城经济圈的干劲和热情。
比如,要在提升主城都市区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主城都市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之一,是全市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具备“主要承载地”和“主战场”的实力。要推进中心城区强核提能级,深化渝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现代化渝东新城。
再如,要在推动川渝合作在全国跨区域协作上探路先行。近年来,川渝两省市唱好“双城记”、下好“一盘棋”,实现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重点区域协同联动,着力推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川渝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提速升级,建设运行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推动“川渝通办”提质扩面,打造跨省市统一政务服务标准的合作标杆。
又如,要在现代产业体系上提升科技“含金量”。产业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头戏”,直接影响到“一号工程”建设的成色。要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打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西部标杆。(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