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明
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农业依然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田作业人手不足,农民缺乏资金购买先进机械,导致生产效率低[1]。在此背景下,农机共享经济通过“共享”高效机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推动农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农机共享经济模式概述
农机共享经济模式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农民按需租赁或共享农业机械,避免购买设备,从而减少成本、提高效率,解决了小规模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2]。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共享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江苏的“农机360共享平台”在2023年春耕期间调配上万台次机械;黑龙江的“农业机械云平台”整合了90%的农机资源,通过GPS精准调度,缩短服务半径;浙江的“村机联”App用户超10万,服务超100万亩;安徽共享农机库集中存放设备并配备维修团队,节约成本约30%。这些农机共享平台通过资源共享、灵活调度和智能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机共享经济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在传统农业中,农户需自行购买农业机械,给小规模农户带来沉重负担。农机共享经济通过灵活租赁模式,按需付费,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3]。例如,山东滨州市农机共享平台引入后,农民每天只需支付300元租赁费即可使用联合收割机,而购买设备需数十万元。据统计,2022年当地农民通过该平台每亩地生产成本降低约200元。
(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机共享经济的核心优势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代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精准播种机能快速完成农田作业,并显著提高作业精度。以江苏“春耕先锋共享计划”为例,通过共享精准播种机,农户每亩播种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种子利用率提高15%。
(三)促进农机设备的合理利用。过去,由于农机设备价格昂贵,农民在购买后往往仅在农忙季节使用,导致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农机共享经济模式则通过平台出租设备,实现了按需使用。例如,湖南某农机共享平台通过设立“农机共享基金”,帮助农民购买并租赁高端设备,使得农机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30%。
(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现代农业机械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还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提供了可能。通过使用先进设备,农民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以云南为例,“农机共享+农产品加工”模式通过共享联合收割机和加工设备,帮助农民拓展至深加工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闭环。
三、挑战与发展建议
尽管农机共享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农机共享平台的运行效率较低,农民使用体验不佳。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尚不完善,农民对共享经济模式的认知度不足,也影响了其推广进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农机共享经济;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共享平台的功能和服务质量,确保农民能够便捷、安全地使用农机设备。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共享经济模式的认知度和使用能力。
综上所述,农机共享经济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相信农机共享经济将成为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助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廉广军,辛太国.小规模农业生产中农机共享机制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4):149-150.
[2]傅伟.共享农机可持续发展探析[J].当代农机,2019(11):60-63.
[3]孙百惠.农业信息技术下共享农机现状及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3(5):43-46.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玉水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