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预计,20日前,北方地区高温将继续发展。河南等地部分地区高温天数可达9-10天。
在高温条件下,有一种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那就是热射病。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主任张培荣介绍,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
张培荣表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器官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这个温度被称为“核心温度”,范围大致在36.5℃-37.5℃之间。就像电脑温度过高,主机就会烧坏,在持续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人体的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会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因此,核心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罪魁祸首。
“在热射病的前期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而后精神状态改变,例如意识涣散,再严重就是血压下降、休克等。”张培荣表示,其实,热射病并不是突然发病,而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过程。因此,在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时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置、治疗,可极大程度避免发展成热射病。
例如,在高温天气,尽量不从事室外工作,如若必须在室外工作,则要注意工作强度,在感觉到比较热时,及时到阴凉处进行休息。同时,要少量多次饮水,每隔15~20分钟及时补充温水200毫升左右,也可以适当饮用电解质饮料。
“一旦发生中暑,首先要让病人脱离中暑环境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张培荣说,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要第一时间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通过凉水擦拭身体、冷敷、用凉水淋浴等方式迅速给病人降温,当患者有意识时,及时补充电解质饮料,切忌一次性大量饮水。
同时,张培荣还提醒,如果身体处于高热环境中时,不要立刻喝冰饮,或者从头上浇冷水。突然的温差变化可能会造成血管收缩,对本身就有疾病者或有心血管问题者,大量喝冰水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
■据新华社郑州6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