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沪首演

古风雅韵跃然舞台之上

劳动报 2024年06月13日 马亚会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马亚会)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打造的国风悬疑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日前在沪首演,精良的制作、精彩的故事和舞台上随处散发的古风雅韵,让该剧登台即收获一众好评,并很快增加了演出场次。

  《清明上河图密码》改编自同名小说,是作者冶文彪历时十年而成的长篇巨著。此次的舞台剧只选取了原著里的“梅船案”与“八子案”。故事始于八位北宋挚交文人因“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关于“新旧党争”的精彩辩论。

  第一场戏是发生在立春的一次文人雅集,弹琴作诗、挥毫泼墨,琴、棋、书、画、茶、酒、香汇聚一堂,一派古风古韵跃然舞台之上。看似是信手拈来的日常雅趣,但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简而不失其华的朝代,剧组其实下足了功夫,演员们还进行了三个月的密集培训。

  导演王骏晔在分享创作过程时提到,“我在挑选演员时,就囊获了好几位本身就有才艺的青年演员,他们有的会写书法,有的有戏曲、武术功底,进组后还特地邀请了不同领域的老师,教演员宋朝礼仪,练习当时的仪态,精进书法琴技,学习点茶打香印。”

  临近中场,剧情迎来转折。汴京汴河上,两艘大船忽然相撞,漫天梅花飘下,其中一艘突然凭空消失,另一艘船舱内惊现二十余具尸体,离奇的现场,探案三人组悉数登场,悬案剧情从而展开。

  舞台整体的基本构造来源于中国建筑木作的梁柱结构,所有舞台物件都由木质材料通过不断重组来产生,不同形制、不同体量的木料纵横相交、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张巨大的迷网,成为叙事的重要基石。

  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服饰格外讲究,以宋代书画为美学圭臬,尽可能复刻宋朝服饰、面料的制式,细节辅以手绘纹样与手工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