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山区委党校 方真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高地的重要篇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产业
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聚焦绿色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要立足“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绿色转型。一是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全面落实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行动方案,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行业,实施技术改造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工业园区、关键行业进行绿色技术革新升级,打造沿黄节能环保产业带。三是打好产业发展“升级牌”。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综合考虑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等,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案的贯彻落实,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聚焦高端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要坚持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区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制定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培育一批技术强、品牌响的领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聚焦智能化,发挥数字产业效能。一是加快数字产业化。我们要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打破产业边界;依托重大项目,实施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突破行动,促进产业融合和创新模式转变。二是加快产业数字化。我们要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结合新技术与传统产业,强化数字终端产品制造能力;推进数字技术深度化、广度化嵌入制造业、服务业,加快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运用新技术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业态。三是创新人才支撑。我们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务实高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重点扶持、奖励科技创新型项目、平台和人才,强化人才资源的共引共育。
聚力加强流域生态保护
系统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我们要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湿地等措施,推动生态保护和治理深入发展,建设牢固高效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加强滩区整治,统筹黄河生态带建设,打造示范工程,提升生态长廊功能;在滩区分区治理中,妥善处理滩区居民生活、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整治“四害”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监管与监督,全面推广“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合作模式,引入司法要素,努力解决河流“四乱”难题;在生产领域实施绿色车间、绿色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生活领域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垃圾分类。
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我们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确预测黄河的水沙变化和泥沙运动规律,为黄河下游淤积的缓解和沿岸安全提供科学支持;设定各行业水使用标准,加快推广节水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增加对农业灌溉水利设施改造的投入,推动大中型灌区的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水耗少但产出高的农作物。
进一步提高生态保护治理的科技支撑水平。我们要努力构建黄河流域协同研究平台,集成多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展开综合性、跨界研究,促进治理范式由“零散、局部”向“协同、整体”转变;围绕对抗气候变迁、拓展生态系统容量、产业生态化改革、激发生态产品价值、智能感知决策等重要领域及核心议题,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协同攻关平台的功能。
做好防洪减灾工作
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一是强化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我们要强化大汶河等主要河道的标准化堤防建设,加强防御物资储备,完善防御预案,以保障堤防安全无虞;统筹推进对大汶河等主要河道的综合整治,弥补工程短板,确保河道行洪安全顺畅。二是协同构建城市排涝体系。我们要配合建立以排水河道、排涝承泄区为主体的排涝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
加强黄河流域跨区域协调管理。我们要根据排水需求,治理主干与支流排涝河道,确保排水通道畅通无阻;科学分析水文数据,确定排水河道与承泄区水位的衔接情况,因地制宜采取自排、水闸调蓄、泵站抽排等措施;全面考虑黄河流域上下游差异,上游地区注重水源保护,有序推进生态修复,中下游地区以调节水沙关系、治理污染为目标,实施防洪治污工程。
创新黄河流域现代水管理体制机制。我们要建立跨部门、跨政区的黄河流域信息平台,形成有利于减灾和环保的资源配置体系;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完善洪水监测网络,用科技手段监测灾害变化,减轻经济损失;改进生态环境赔偿方式,调整资源价格、开发及修复成本,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设立专项救灾基金,完善黄河流域重大灾害保险制度,最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保障区域经济高效发展。
完善多方联动综合治理机制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我们要秉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统筹区域内外联系,积极搭建协作平台,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治理职责,解决碎片化及协同治理不和谐等问题;加强各管理主体间的合作,促进黄河流域各部门、街道(乡镇)等相互协作,优化职责协调,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探索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我们要积极尝试、多方筹措、统筹谋划,建立包含政策补偿、财政资金补偿等政府补偿与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补偿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管理、运作等政策依据、要素及范围;加大生态补偿引导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尝试发行本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债券,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该专项工作。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我们要注重多主体、多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生态保护协会的组织力量,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参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