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优势 助力打造西部科普中心

重庆科技报 2025年02月20日

  武陵山创新发展研究院暨渝东南科协互助共同体揭牌仪式现场。黔江区科协供图

  □赵懿玺 钟伟 张永秀  

  《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以来,黔江区积极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科普资源整合、平台建设、人才发展及科普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整合科普资源 搭建科普平台

  黔江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中心,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搭建了科普创新研究平台,助力打造西部科普中心。

  2024年12月24日,由重庆市科协、黔江区政府和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三方共建的武陵山创新发展研究院,以及由渝东南六区县科协与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科协共同成立的渝东南科协互助共同体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揭牌。武陵山创新发展研究院重要职责之一是整合武陵山片区科普资源、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渝东南科协互助共同体旨在整合渝东南区县科协资源,联动高校科协和企业科协,打造科普工作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资源的科普化传播,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科学知识,提升渝东南区域科普服务能力。

  为形成一批高质量科普决策咨询成果,助力西部地区科普工作创新发展,黔江区依托“科创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线上资源,与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武陵山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高校、科技服务机构合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成果评价等活动。

  据了解,在2024年,黔江区还通过整合区内资源,新命名“黔江区健康科普馆”“菁菁探索者科普基地”2个区级科普基地,并推动黔江中心医院健康科普基地成功申报市级科普基地,建成社区科普大学市级教学点1个、升级版农技协1个,更新了10个科普文化长廊,进一步完善了科普基础设施,为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供了平台。

  依托科普活动 聚集科普人才

  近年来,黔江区依托区内资源聚集人才,通过举办活动选拔人才,服务全域科普,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人才是科普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加强科普人才选拔与培养,充实区内科技后备人才,黔江区以活动为载体,多次承接学术大会、参加国家和市级青少年科技竞赛、举办农民工果蔬技能大赛,搭建起聚集人才、选拔人才的高质量平台,为黔江区科普事业注入活力。

  为提升全区公民科学素质,黔江区整合社区科普大学教学课程,开展社区科普培训活动100余次;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和基层“三长”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现场咨询、科普讲座等110余场次;组织全区市民、学生8万多人次参加网上科普知识答题;积极策划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组织参加第七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通过发挥科普人才作用,开展多样化、全方位的科普活动,黔江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强化农村科普 赋能乡村振兴

  科学普及为群众,农技推广为农民。近年来,黔江区不断推动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培训、科普示范等农村科普活动,把农业先进的实用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户之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大力发展高产、高值、高效产业,传播新技术、新方法,组织农户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通过“能人效应”“示范效应”把信得过、学得会的技术传播到群众中,促进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新产品开发。

  黔江区组织相关协会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在市场和农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围绕生产、供应、销售各个环节开展服务,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推动产业一体化经营,使协会与农民之间通过技术上、生产中、销售环节上的信息互通互利,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下一步,黔江区将继续贯彻落实《方案》,深化科普工作改革,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提升科普服务质量。同时,黔江区还将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及渝东南区域等周边区县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重庆市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打造西部科普中心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重庆科技报贯彻落实《科普法》 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04黔江: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优势 助力打造西部科普中心 赵懿玺 钟伟 张永秀2025-02-20 2 2025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