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英雄”送出“生命火种”

王志聪成为全市第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泰山晚报 2024年05月21日

妻子陪伴王志聪在医院完成捐献。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记者 徐文莉

  2024年5月20日,35岁的东平人王志聪为一个陌生人献出了一份“生命礼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王志聪历经5个小时,成功捐献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此刻,一位白血病患者也开始了自己的“重生”之路。

  全市第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济南的解放军第960医院血液病科四病区,王志聪安静地躺在床上,床头摆着鲜花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证书上一串醒目的字体,勾勒出王志聪大爱无疆的保贵品格。

  “您是泰安市第42例、山东省第1452例、中华骨髓库第175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听到这组数据,王志聪感慨万千。

  王志聪是东平人,自2014年起,只要条件允许,他就坚持每年两次献血,迄今已经献血6400毫升。2018年,王志聪在采血车献血时,无意中看到了中华骨髓库征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宣传页,他立即填写申请表,留了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

  王志聪做出这个举动,缘于一次到省肿瘤医院探病的经历。“当时去增强CT室,碰巧看到一些患了白血病的孩子,一个个剃着光头,身体胖乎乎的,但一看就很虚弱,眼神怯生生的。”这一幕,深深触动了王志聪,因此当有机会帮助这个群体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历时4个多月,减重20公斤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这意味着,每一次成功配对,都是生命的奇迹。

  “我们全家都从事医药行业,父母从医院退休,媳妇是沙河站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护士长,我自己开了个小店。起初做这个决定,我很担心家人反对,但没想到他们都十分支持我。”家人的态度,让王志聪大受鼓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假如能幸运地配对成功,那一个生命不就获救了么?

  根据规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为18至45周岁,王志聪35岁了,这些年,他一直期待配型成功的这天。

  “王志聪,请问您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2024年春节前,王志聪接到了泰安市红十字工作人员的电话,听到对方询问,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接下来,王志聪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和全面体检,住院准备采集的日期定在了5月15日。历时近4个月,王志聪开始刻意增强锻炼,调节饮食,为捐献采集做好准备。

  全家都很重视这次捐献的机会,为此王志聪不仅调整了作息习惯,还每天坚持骑行锻炼,饮食也非常注意营养搭配。王志聪爱吃苹果,妻子陈文就买来最贵的苹果,天天提醒他多吃水果,以确保造血干细胞捐献质量。几个月下来,王志聪从115公斤减重到85公斤,减重20公斤。

  开启生命的接力赛

  临近捐献的日子,陈文提前请好假,陪伴丈夫来到济南。住进医院后,按照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流程,王志聪连续5天每天注射2针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这个过程并不好受,王志聪腰腿酸胀,但他并不在意,只是紧张又兴奋。因为从他第一天打动员剂开始,被捐赠的患者会同步进入无菌舱等待造血干细胞的到来。这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接力赛已经开始。

  由于“双盲”原则,王志聪不知道自己救的是一个怎样的病人。对方或许是个对生活有无限憧憬的孩子,从此可以继续留在爸爸妈妈身边;也或许是一个中年人,以后肩膀上可以担负着一家老小……但不管什么情况,滚烫的造血干细胞让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有了生的希望。在一个生命面前,王志聪觉得一切都值得。

  5月20日一早,王志聪夫妻早早起床。6时30分,王志聪躺在病床上,左右两个手腕上各扎入一个针管,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正式开始,11时40分,采集结束,王志聪捐献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我们在有生之年,多去帮助身边的人,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也更有意义,王志聪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陈文骄傲地说,她会照顾好丈夫的身体,也希望被捐赠者身体早日康复。

  “人的生命太宝贵了,希望更多青年人能撸起袖子,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爱心队伍中来,完成更多的生命接力。”王志聪满怀希冀地说。